跳至主要內容

粘土層中保存的化石再現了白堊紀恐龍的真實面貌

跳至文章內容

查看 6 條評論

(著)

公開: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廣告

埃德蒙頓龍是一種生活在大約 6600 萬年前的食草恐龍,它的化石是在美國懷俄明州的一個地質構造中出土的。

化石死亡後不久,它的整個身體就被富含粘土的沉積層中的一層薄薄的粘土覆蓋。

結果,這層膜就是身體外部結構的三維複製,包括皮膚的皺紋、肉的形狀、鱗片、脖子上的羽冠、尾巴上的刺,甚至蹄子的形狀。

芝加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這塊化石對恐龍的真實面貌進行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重建。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科學”(日期為 2025 年 10 月 25 日)。

在沉積粘土中捕獲的恐龍雕像

在美國西部懷俄明州東部的荒野中,有一個地質構造,自20世紀初以來,這裡就發現了許多恐龍木乃伊化石。該區域被研究人員稱為“木乃伊區”。

由芝加哥大學保羅·塞雷諾博士領導的古生物學小組利用當時的發掘記錄和照片重新檢查了該地點,並在“木乃伊區”出土了兩隻新的埃德蒙頓龍,分別是幼年標本和成年標本。

所有發現的化石都在骨頭周圍留下了大面積的皮膚痕跡和身體形狀。保存下來的是一層非常薄的粘土,厚度不到0.25毫米,是死後不久在屍體表面形成的。

這種粘土反映了恐龍皮膚和肌肉的細節,就像三維模具一樣。雖然身影本身已經消失,但只留下了表面的形狀,就像一張面具。

這種現像被認為是在特殊條件下發生的,屍體在陽光下曬乾後,突然洪水氾濫,泥土和粘土一下子沉積下來。

體表形成的微生物膜(生物膜)像靜電一樣吸引周圍的粘土顆粒,皮膚和肌肉的形狀被精確複製。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埃德蒙頓龍有蹄

研究團隊利用CT掃描和X射線分析等技術,詳細分析了粘土薄膜上雕刻的三維外部結構。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在其後腿末端發現了類似馬的楔形蹄子。

三個腳趾的尖端都覆蓋著蹄子,這種​​三維形狀與同一時代地質構造中發現的化石足跡相匹配,包括尺寸和角度。

據認為,前腿用蹄尖支撐地面,後腿的重量則由後面厚實的肉塊支撐。

塞雷諾博士說:“這些木乃伊化石證實了恐龍有蹄子,恐龍是歷史上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粘土膠片捕捉到的真實圖像

除了蹄子之外,粘土薄膜還留下了許多關於埃德蒙頓龍的樣子的線索。

從頸部到背部,肌肉沿著背部中央隆起,形成一條柔和的線條。

朝向尾巴的基部,凸起變成了一排細長的突起,而在尾巴的頂部,三角形的刺與每根刺對齊。

刺稍微向後傾斜並連續成一條線,彼此稍微重疊。這些成排的軟刺從背部延伸到尾部,形成了埃德蒙頓龍獨特的背部形狀。

體表遍布大小不一的鱗片,多為直徑1~4毫米的小顆粒。

身體下部和尾部可見稍大的多邊形鱗片,肋骨處可見細皺紋。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這些痕跡表明埃德蒙頓龍的皮膚薄而柔韌,而不是厚厚的盔甲。

研究團隊通過數字分析,在三維空間中重建了這些三維痕跡。脖子上的冠冕、從背部到尾部的一排刺、覆蓋全身的鱗片排列、皮膚上的皺紋圖案都被相繼再現。

這使得首次能夠根據實際證據而不是依賴骨骼估計來繪製恐龍身體外部的圖片。

塞雷諾博士說:“以前從未有過大型恐龍化石擁有如此完整的外觀信息。”

這種生活在 6600 萬年前的食草恐龍,通過現代技術在三維空間中復活了。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重現恐龍外觀的新方法

覆蓋在恐龍身上的粘土薄膜是一種自然記錄,捕捉到了6600萬年前的某個時刻,捕捉到了它皮膚的皺紋、它的刺,甚至它的蹄子的形狀。

研究小組將這種保存過程命名為“粘土模板”,並將其定義為一種新的化石重建機制,其中粘土按原樣複製身體表面的形狀。這為根據真實證據重建恐龍的外觀打開了大門。

Sereno 博士說:“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從挖掘到 3D 重建,一切都共同講述了一個故事。”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什麼是埃德蒙頓龍?

埃德蒙頓龍是一種草食性鴨嘴龍恐龍,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約 6600 萬年前)的北美。

它長超過 12 米,具有獨特的扁平喙和許多堅固的牙齒,被認為可以有效地磨碎和吃植物。

這個名字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市。人們認為它既可以雙足行走,也可以四足行走,同一屬的其他成員包括埃德蒙頓龍。

參考:科學/芝加哥大學

📌 廣告下方貼有我們工作人員精心挑選的“想讀”。

知道

查看所有有關了解的文章

  1. 正在加載文章列表。

滅絕/瀕危物種

查看有關滅絕和瀕危物種的所有文章

  1. 正在加載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

查看所有最新文章

  1. 正在加載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