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在北冰洋冰層下發現的微生物,為極端環境下的生態系統提供了營養來源

跳至文章內容

查看 0 條評論

(著)

公開: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廣告

以前被認為不可能存在的生命,已在北冰洋的冰層下得到證實。

人們很早就知道北極海冰下存在微生物,但人們認為由於缺乏光照和低溫,它們很難生存。

特別是,人們認為環境過於惡劣,無法發生需要大量能量的反應,例如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營養物質。

然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他們發現,生物實際上是通過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營養物質來發揮作用的。

這項活動支持海洋養分循環,並可能影響北極生態系統和全球碳循環。

這項研究的結果是通訊 地球與環境》雜誌(日期為 2025 年 10 月 20 日)。

冰下生命活動活躍

據透露,微生物實際上在北極海冰下活躍,迄今為止,北極一直被認為是極端環境。

雖然微生物的存在已被證實,但其中許多處於休眠狀態,它們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營養物質的能力還很有限。固氮作用這種反應被認為在這種環境下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需要大量的能量。

氮氣 (N2) 是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和 DNA 的必需元素。然而,空氣中的氮氣的形態非常穩定,大多數生物無法直接利用它。

這就是進行“固氮”的微生物發揮作用的地方。使用特殊的酶,它們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銨 (NH₄⁺),藻類和其他植物可以將這種形式用作營養物質。

然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的研究首次證實,這種固氮實際上發生在北極中部海冰下。

微生物在極冷和黑暗中活躍代謝,產生營養物質並支持生態系統。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新發現的“非藍藻”的功能

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上許多海洋中,固氮的主要生物是藍細菌(藍綠藻)據說

但在這項新研究中,北極海冰下活躍著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細菌。

研究小組將這種類型稱為“非藍藻細菌”。

觀察表明,將氮轉化為營養物質的活動在冰邊緣最為活躍,冰在此處融化並與海洋混合。

隨著冰融化,光和氧氣變得更容易獲得,從而使微生物得以繁衍。

人們認為,隨著海冰減少和融化面積擴大,這種效應將會增強。

研究負責人、哥本哈根大學的麗莎·馮·弗里森 (Lisa W. von Friesen) 表示:“到目前為止,北冰洋的氮含量可能被低估,這意味著藻類生產力實際上可能更高。”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氣候變化改變了生命鏈

藍綠藻產生的氮成為藻類和其他浮游植物的食物來源。藻類是海洋食物鏈的起點,被小型甲殼類動物吃掉,甲殼類動物又以小型和大型魚類、海鳥和海豹為食。

由於氣候變化,北冰洋海冰逐年萎縮,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融化的冰也有助於藻類的生長,藻類是北極食物鏈的動力引擎。

隨著冰的融化和冰緣周圍面積的擴大,環境變得更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固氮作用也變得更加活躍。

如果冰下微生物產生的營養物質能讓藻類生長,整個北冰洋可能會變得更加豐富。

此外,更多的藻類意味著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O2)。

如果北冰洋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強,可能有助於緩解全球變暖。

以大尺寸查看此圖像

不要放鬆警惕。可能會對未來產生負面影響

但是,不要放鬆警惕。

研究小組成員拉塞·黎曼教授謹慎地說:“增加藻類產量也會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這是一個好兆頭,但大自然是複雜的,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例如,當藻類死亡和分解時,二氧化碳會再次釋放,這會破壞營養平衡並影響其他生態系統。

考慮到這些不確定性,研究團隊認為,為了準確預測北冰洋的未來,有必要在計算中納入一個新過程——微生物固氮。

萊曼教授說:“這種現象的最終影響仍然未知,但它是了解北極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自然/科學網

📌 廣告下方貼有我們工作人員精心挑選的“想讀”。

知道

查看所有有關了解的文章

  1. 正在加載文章列表。

自然/遺跡/太空

查看所有有關自然、廢墟和太空的文章

  1. 正在加載文章列表。

最新文章

查看所有最新文章

  1. 正在加載文章列表。